來源:鄭州高氏發(fā)表時間:2020-01-14 11:19:24
1、淬火后硬度低造成的原因有:
①淬火溫度低
②淬火水壓低,水量不夠,冷卻速度不夠
③表面脫碳
④剛才的淬透性差
⑤殘余奧氏體過多
預防或者防止措施:
①通過調整電壓或機械參數(shù)提高淬火加熱溫度
②增大水壓或者水溫,提高冷卻速度
③選用復合要求的材料
④采用淬透性良好的材料
⑤選用冷卻性能好的介質,減少殘余奧氏體或者提高回火溫度
2、淬火后硬度不均勻:
①配水器反水或者堵塞
②感應器,噴水器與軋輥不同心
預防或者防止措施:
①降低水壓或者噴水的角度
②調整好感應器,噴水器
3、軋輥下端軟點過寬:
①感應器起步位置過高
②感應器,噴水器與軋輥不同心
預防或者防止措施:
①降低感應器的停電位置
②提高噴水
4、軋輥上端軟帶過寬:
①感應器停電過早
②感應器停止位置過低
預防或者防止措施:提高感應器的停電位置
5、軋輥上端邊緣脫落(掉棱):
①感應器停電過晚
②感應器停止位置過高
措施:
①降低感應器停電位置
②降低感應器停電位置
③加保護環(huán)
6、淬火變形或者開裂:
①淬火時表面或者芯部溫差過大,產生內應力
②淬火溫度過高,加熱速度過快,保溫時間過長,冷卻過于激烈
③加熱過程中出現(xiàn)養(yǎng)活脫碳,回火不及時
④界面差別大,結構設計不合理,造成淬火應力過大,超過材料的強度極限
⑤高碳馬氏體中纖維裂紋擴展成宏觀裂紋
⑥原材料質量不良,含氫量超標
⑦鍛造工藝不當
措施:
①正確選用材料,盡量選用變形開裂傾向小的材料
②優(yōu)化淬火工藝參數(shù),充分預熱和選擇冷卻介質
③加熱時采用涂料加以保護,避免表面的氧化和脫碳的發(fā)生,并在淬火后立即回火處理
④合理進行軋輥的機構設計,盡量減少軋輥截面厚薄懸殊以及形狀不對稱
⑤合理制定熱處理工藝,淬火后及時回火,消除應力
⑥選擇合適的原材料,并進行充分的去氫處理
⑦嚴格執(zhí)行鍛造工藝參數(sh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