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網(wǎng)站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公司新聞 > >
來源:鄭州高氏發(fā)表時間:2020-01-03 10:17:24
1、硬度低產(chǎn)生的原因:
是原始組織中鐵素體含量較多,化合碳低,硬度低,加熱溫度低,冷卻水不足或水壓低。解決方法是:應嚴格按JB/T3997標準控制原材料,正確選擇并認真執(zhí)行淬火工藝參數(shù),適當提高加熱溫度或水壓。
2、硬化層線或厚度不均產(chǎn)生的原因:
是由于感應器與導軌面間隙不均或不合理,加熱速度太快噴射冷卻水水壓低造成的。應正確設計感應器及浮動裝置,合理布置導磁體,調整好淬火機床,適當提高冷卻水壓,例如,0.2-0.4MPa。
3、淬火裂紋產(chǎn)生原因:
淬火溫度過高,冷卻太劇烈,原材料成分不符或組織不良,淬火中途停頓,隨后從該處繼續(xù)接淬,重復淬火以及導軌兩端不平整或有尖角。 解決方法:正確掌握工藝,減緩冷卻速度,原始組織中不應有激冷組織,化學成分合格,淬火中途停頓后須退回起始端,重復淬火應先行高溫回火或退火,導軌兩端加工平整,倒角。
4、硬度不均和軟帶產(chǎn)生原因:
淬火介質溫度過高,水壓不足,形成硬度不均。在淬火導軌的起止端和淬火中斷、繼續(xù)淬火的交界處常出現(xiàn)軟帶。 解決方法:正確執(zhí)行工藝,感應器在起淬端外5mm處預熱,使端部溫度達750攝氏度左右再開始淬火運動,尾端可用加長導軌,或調高陽極電流保證該處加熱足夠,中斷淬火應退回起始端再淬。
5、淬火變形產(chǎn)生原因:
導軌感應淬火后,均導致表面下凹,導軌長度方向中部表面下凹值最大,下凹值與床身的剛性、長度、淬火、硬度、組織、深度、操作以及感應器設計等有關。 解決方法:合理設計床身等導軌面淬火的零件,提高剛性,調整冷熱加工工序,保證淬火時有較高剛性,如可將不需淬火的導軌底面的機加工放在淬火后進行,合理設計感應器,盡可能采用雙導軌同時淬火,如加熱設備功率不足,不能雙導軌同時淬火,則須使兩導軌同向淬火,淬火工裝應牢固、運行平穩(wěn)、速度均勻,感應器與導軌面間隙在淬火過程保持一致,導軌面淬火前進行精刨加工時,在床身長度方向中部加一向下的預應力,使之發(fā)生彈性變形,刨削加工后去掉預應力,彈性恢復后得到中部凸起的導軌表面,或在淬火時加一使床身導軌面向上凸起的預應力,以抵消淬火后的下凹變形。
產(chǎn)品已通過CE認證,并以其優(yōu)良的節(jié)能性、可靠性、實用性,深受用戶的廣泛贊譽。